先題外話一下,沈澱了那麼久,我終於有勇氣重新打開我的網誌
在今年的2月2號,我們家的妞妞離開了....
很突然,很意外,很難受,很失落,很空白
這真是一種痛撤心扉的感覺.....
網誌裡有太多妞&April一起成長的回憶
而平常寫著網誌的時間,也是我們家April睡午覺的時間
因此這原本也是我和妞獨處的時候..........
1個月的時間,我不敢一個人經歷這悲傷的時段,獨自承擔這改變
因此我都和我們家的April躺在房間,看她睡著午覺......
這段復原的歷程,走的真的很辛苦~
當妞發生事情時,我們一家正在台北娘家
很感謝娘家爸媽幫我照顧April,我和老公才能專心處理妞的後事
但,在大人們面前,我跟先生都無法處理我們的負面情緒
沒有人陪我們聊聊這份哀慟&失落
因此我們很快的逃回花蓮小窩療癒了~
在台北家裡,難過不能難過的太久,哭不能哭得太大聲.....
我不知道是不是在華人的家庭都這樣?
因為沒人懂!沒人聊!
父母也無法承接(不習慣)面對孩子的負向情緒,更不知如何安慰&擁抱
讓我們漸漸的在回家時,只報喜不報憂
難過的時候,只能偷偷的躲在房間!出房間後假裝沒事一樣~
不管是在兒童時期、青少年時間或成年時期的我們
和朋友分組不愉快、喜歡的人今天跟別人多說幾句話,甚至連當天的頭髮没吹好
對當下的我們,都跟“人生大事“一樣!!是吧!?
但很多大人都忘了這些也曾經對他們來說是“天塌下來的大事“......
因而對當下的我們說“這有什麼好生氣的!“、 “不要哭!“
卻也無形中拒絕了我們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這不是我要為April建造的家!
我希望當他需要溫暖時,家時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場所
在我們的家,她是最自在的!
她可以毫無保留的向我們表達她的喜、怒、哀&懼
我們全。盤。接。受,而且樂於承擔及分享
我希望我們接受她的一切,猶如讓她學習接納自己的所有
在這次妞的事情發生後,白天和April在家,我也有想哭的時候
我會小小的掉一下眼淚,跟April說著我在想甚麼、難過甚麼
她有時會抱抱、拍拍我,躺在我身邊.......
當下,我知道她是理解我的:)
能跟女兒有心連心的感覺真好
我不會在孩子面前刻意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
其實,這也是一種示範!
告訴孩子,我們大人也有情緒不好的時候
當下的我們會怎麼想、會怎麼處理?!&需要甚麼樣的幫助
在家,何必遮掩?何必隱藏?
家,應該就要無敵溫暖,無敵自在&無敵包容!
這是我想為自己、先生&April建造的家
那你呢??